今天是:

今天是:

景创财经

今天是:

今天是:

当被动已成信仰,主动正用超额收益为自己正名

东方财富网 2025-07-15 4955浏览量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微博

(来源:EarlETF)

在一个指数投资日益成为“主流”的时代,许多人或许都已放弃关注主动基金了。

但2025年上半年的数据,却讲述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故事。

如果不是亲手去拉取和回测数据,我可能也不会想到:今年以来,规模加权的代表主动基金整体表现的主动股基指数,已经跑赢了被动股基指数将近5个百分点。

这个数字,意味着那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市场“不信任”的主动基金经理们,终于有力地为自己正名,扬眉吐气了一把。

市场的钟摆,总在不经意间,向着被遗忘的角落悄然摆动。

虽然我一直写着EarlETF这个名字中就带有“ETF”的基金自媒体,但我绝不轻视主动基金的价值。

事实上,在最近新出版的关于指数基金巨头先锋领航(Vanguard)的传记《长赢》的封底推荐中,我就写了如下观点,表达了我对主动与被动兼顾的态度。

事实上,我每年11月更新的EarlONE基金清单中,12只基金中,始终有6只是主动基金,数量永不缩减。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我对主动基金依然青睐有加。

其实在我看来,与其陷入主动与被动的二选一,不如去深入探究下今年以来的行情中,有哪些主动管理基金及为什么主动基金能为持有人创造不俗的回报。而这正是本文的宗旨。

主动十强全数跑赢指基冠军

2025年上半年,哪些主动基金表现不俗?

我用Wind做了一次筛选,在主动股基、偏股基金和平衡型基金中,筛选上半年基金净值收益超过30%的基金,一共有50只,下表是10强,可以看到涨幅均超过60%。之前也曾盘过,上半年指数基金涨幅第一的是创新药类ETF,涨幅是58.76%,显然就进攻性而言,主动十强全数可以跑赢同期最强ETF的

那么,这份亮眼的成绩单背后,是少数基金经理的单打独斗,还是体现了某些基金公司的整体投研实力?从超30%收益基金的分布来看,答案似乎有所偏向。

总体来看,广发基金有9只,遥遥领先;随后第二梯队,鹏华、长城、汇添富和富国四家都有6只基金。

那么,主动基金跑出极强的收益水平,除了类似重仓医药股这样主动被动兼顾的策略,独门绝活何在

北交所红利:主动的“应许之地”

上半年,小盘股依然强势的很,这也让一众小盘指数、指增基金受益匪浅。

不过,在小微盘股这个大赛道中,有一个细分赛道属于主动基金的“红利期”——北交所。

这恰恰印证了主动投资的经典理论:在信息相对不透明、研究覆盖度较低、效率相对较低的新兴板块中,主动选股更容易发掘出被错误定价的机会,创造阿尔法(超额收益)。

在规则清晰、人人持图的“主干道”之外,那些信息尚不充分的“岔路口”,往往隐藏着巨大的超额收益。

北证50(899050.BJ),是北交所的标杆性指数。这个指数迄今还没有ETF,虽然有一些场外指数基金,但是跟踪指数这一目的,就约束了这些产品的上限。

今年迄今,北证50指数涨幅30%+,这个涨幅让中证2000涨幅不到一半的汗颜。

但是,将涨幅超30%的主动基金中的北交所拉出来,你就会发现已经很强的北证50指数,面对其中的不少强中手,又不得不汗颜了。

阿尔法的真正内核

如果说北交所是“时势”造就的英雄,那么更持久的超额收益,终究要回归“英雄”对“时势”的创造。

相比北交所相关的主动基金,还是靠了北交所的“贝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那么主动基金的主动选股和快速轮动能力,恰恰是相较指数基金最宝贵的超额来源

在一众大涨基金中,有一对“领航”兄弟特别吸引我的关注——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类:016243;C类:016244)广发价值领航一年持有(A类:014317; C类:014318.OF),两个“领航”上半年涨幅都超过30%,不容易。

更不容易的是,前者偏重成长流投资,后者侧重价值流投资,两者都实现了极为可观的收益,充分体现了主动基金经理通过选股赚取超额收益的能力

先来说广发成长领航,由吴远怡管理。吴远怡算是广发的中生代,2020年9月开始担任基金经理,在今年可谓是广发基金旗下的“收益先锋”。

从下表可以看到,在广发基金旗下今年上半年收益超过30%的基金中,吴远怡一人占了3只。如果说其中北交所那只还有贝塔的功劳,那么剩下两只全市场基金跑出好业绩,就是吴远怡的眼光使然了。

下图是广发成长领航成立以来的中报和年报全持仓口径下,所有持仓占比超6%的个股一览。请注意,吴远怡是在2024年二季度开始建仓泡泡玛特并于2024年年末大幅加仓;该季度,同时建仓了老铺黄金,这波眼光“精准”还是相当值得称赞。

广发价值领航的基金经理是杨冬、唐晓斌,这应该是EarlETF的读者都不陌生的名字,早在2021年初,我在“不抱团”系列中,就发掘过他们管理的广发多因子,不久前在《那些创历史新高的基金们(主动篇)》也提到过广发多因子,早在3月就突破2021年的高点,近期更是不断刷新新高,所有的持有人都处于幸福的盈利状态。

当然,广发多因子是一只成立历史比较久远(成立于2016年12月30日)的老基金,因基金合同约定的原因,基金经理无法介入港股,这对于价值流基金经理,可谓是损失极大。

而广发价值领航成立于2022年6月,这只基金能够投资港股,再加上2亿左右的规模,这显然大大有利于杨冬、唐晓斌的发挥。

作为价值流的基金经理,这两位虽然传统持仓很长一段时间以券商等金融股闻名,但对比今年一季报和去年年报的权重股持仓,能充分看出他们在行业配置和选股方面超乎灵活,体现在对生物医药、科网股的介入。

毫不夸张的说,这种结合市场行情进行跨行业的快速轮动,正是主动基金的看家本领。毕竟,哪怕是指数基金中的Smartbeta类基金,往往也至多是每季度调仓一次,往往对一些快速涌现的热点难以跟上,远不如主动基金经理来的灵动。

当然,哪怕说回广发多因子这样只能投资A股的百亿级的大盘基金,2016年底成立以来累计超355%(年化回报19.44%)的历史业绩,也充分说明了主动基金的价值。

2025年迄今,许多红利类基金表现不如人意,少数表现好的比如红利低波指数,全靠重仓银行股(甚至达到半仓),但这又引发了对于银行股回落带动相关红利指数回落的担心。

相比之下,广发多因子常年对银行股保持较低的配置,但这不妨碍其今年迄今跑赢红利低波指数,足可见优秀的价值流基金经理,还是能创造超额的。关于杨冬团队的投资策略,之前“六里投资报”有一篇介绍,不妨一看。

是的,真正的主动管理,其价值在于动态地、在全市场寻找价值洼地,而非被动地捆绑于某一特定行业或风格。这种不被某些行业所束缚的自由度,正是主动投资最核心的魅力所在。

阿尔法与贝塔的再平衡

当然,无论是北交所的“时代红利”,还是基金经理个人的主动选股与灵活轮动,这些案例都清晰地展示了2025年上半年主动基金取得超额收益的来源。

对于我们普通投资者而言,这再次证明了优秀主动基金的价值所在。

这并非是要否定指数基金的作用,它们依然是高效、低成本获取市场平均收益(贝塔)的绝佳工具。但如果你希望在市场平均收益之外,获得一些超额回报(阿尔法),那么将一部分仓位托付给那些真正有能力、且策略逻辑自洽的基金经理,无疑是一种值得考虑的选择。

主动与被动,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单选题。理解不同工具的价值,并将它们合理地运用在自己的投资组合中,才是更重要的事。今年主动基金的“扬眉吐气”,也提醒着我们,在追逐指数化浪潮的同时,不应忽视那些通过深度研究和敏锐判断为我们创造价值的主动管理者

当然,如何从众多基金中“慧眼识珠”,挑出这些能持续创造超额收益的基金经理,这本身就是一门需要持续学习和研究的功课——正如选择优秀的指数基金来实现超额收益一样。

一手持有市场的“平均数”,一手探寻卓越的“差异值”,或许才是穿越周期的最优解

— 证券市场周刊 广告 —

标签:
文章来源声明:东方财富网 新浪财经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