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向“价值兑现期”
生物医药领域的BD交易火爆也吸引了资本市场的关注。二级市场方面,创新药板块表现亮眼。A股医药指数年初至今上涨11.02%。个股方面,河北常山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近两个月股价大涨超过200%,南京海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三生国健药业(上海)股份有限公司等股价也强势走高。
深耕医药板块的基金也持续受益。数据显示,多只医药主题主动权益类基金今年以来的增长率均超过60%,包括长城医药产业精选混合、永赢医药创新智选混合、中银港股通医药混合等。与此同时,多只创新药ETF特别是港股创新药ETF今年以来增长率均超过50%。
《证券日报》记者梳理财报发现,授权收入已成为拉动相关创新药上市公司利润增长的核心引擎。
从财务表现来看,BD交易对企业业绩的提升呈现三个显著特征:一是收入确认节奏加快,部分企业首付款在当期即转化为可观利润;二是交易结构持续优化,分成条款设计更加精细化;三是业绩可持续性增强,多个项目的里程碑款项开始按期兑现。
具体来看,百济神州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按照美国公认会计原则(GAAP)经营利润1110.2万美元,去年同期则为亏损2.61亿美元。这是百济神州首次实现美国公认会计准则下的季度盈利。信达生物2024年首次实现Non-IFRS利润转正,达到3.32亿元,并设定2027年200亿元销售目标。
胡麒牧表示,从趋势上看,龙头创新药公司正在逐步进入扭亏为盈的阶段,打破市场对于创新药公司持续融资烧钱的固有认知,同时BD项目收款也进入常态化兑现阶段。
东吴证券研报分析称,随着中国创新药管线质量的持续提升,未来中国企业license-out数量与金额有望保持增长。对外授权交易的首付款、里程碑付款以及后续产品上市后的销售分成将为国内药企贡献持续不断的利润。
吴婉莹表示,在BD交易持续火爆、资本市场高度认可的双重推动下,行业正从“研发投入期”迈向“价值兑现期”。随着更多创新药企实现盈利突破,中国医药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将进一步提升。
政策大力扶持
国家层面持续出台支持创新药发展的政策措施,为行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6月16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公开征求《关于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评审批有关事项的公告(征求意见稿)》意见。其中提到,为进一步支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创新药研发,提高临床研发质效,对符合要求的创新药临床试验申请在3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评审批。
6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支持医药企业提高创新能力,更好满足群众多元化就医用药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7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的《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正在各地加速落地。上海市出台《关于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全链条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持续加大创新药研发支持力度”。北京、广州、珠海等地也相继推出支持医药高质量发展的配套措施。
“《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的出台,标志着政策支持已覆盖从研发、临床、审批到市场准入的全生命周期。”胡麒牧表示,这种系统性政策支持有利于构建可持续的创新生态系统,为产业发展提供长期制度保障。